自从我转向使用 MacBook 多年后,心中一直存有一个关于 Windows 笔记本触控板的疑惑。究竟为何大多数 Windows 设备的触控板使用起来如此不便?
在 MacBook 用户中,优秀的触控板体验常常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优点。而对于 Windows 用户来说,由于触控板体验不佳,鼠标往往占据着笔记本的最佳伴侣位置。
触控板的基本操作大致包括移动操作、多指手势、触控点击以及按压点击。这些动作的执行效果与触控板使用的表面材质密切相关。
顺滑的触控操作需要有良好的材质支持,如玻璃,这种材质广泛应用于现在的触控设备中,如手机屏幕。当手部有汗时,光滑的表面可能会变得涩滞,因此触控板通常设计为磨砂质感以增加顺滑感。至于多指手势和移动操作,它们与按压点击在操作上类似,只是增加了多点触控的应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按压点击操作。这种操作涉及光标的移动和元素的选中,是我们在屏幕上执行各种复杂操作的基础。大多数人在操作时习惯于直接在目标元素上按压,如选择图标或快速打开应用,然后继续进行移动操作,如选择文本等。
这种交互方式允许我们在空间中进行水平及垂直移动操作,无需抬起手即可执行多种操作,既高效又自然。在 Windows 笔记本的触控板中,这种体验往往并不一致。从顶部到底部的按压反馈常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导致我们在执行最基础的“移动后按压”操作时遭遇体验断层。例如,当我们试图在角落的窗口关闭按钮处按压时,可能会发现触控板反应迟钝;而向下移动到任务栏处则更为容易。这样的设计使得触控板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这往往与结构设计有关。过去的一些触控板设计存在局限性,而 MacBook 的 Force Touch 技术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Force Touch 利用振动马达模拟按压反馈,并在四角加入力度传感器,从而在全区域实现一致的触控手感。
虽然现在一些 Windows 产品也开始关注改善触控板的使用体验,如华为的“Free Touch”压力触控板。但并非所有设备都能做到这一点。苹果的妙控键盘就是一个精巧的例子,它采用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使全区域都能实现按压操作。
除了按压操作外,Windows 笔记本的光标移动精度往往不如 MacBook 的触控板。MacBook 的触控板在精度和跟手性上都有显著优势,并支持多指手势进行操作辅助。
尽管较新的 Windows 笔记本如 Surface 系列和 XPS 系列提供了更好的触控板体验,但在按压操作上仍无法与 Force Touch 相提并论。对于老款 Windows 笔记本而言,通过更新驱动等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触控板体验。
触控板的面积也是影响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更大的触控板可以提供更广阔的操作范围,减少频繁抬起落下的需要。近年来,MacBook 的趋势之一就是增大触控板面积。
希望华为等厂商能够继续努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秀的触控板体验。一块出色的触控板不仅能提升使用者的效率,也能带来愉悦的体验。即便鼠标和 Windows 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好的触控板体验与鼠标操作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