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平事迹 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简介

2024-12-1601:22:29常识分享0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眉州眉山人士,承袭自唐朝重臣苏味道的家族荣光。其名“轼”取自车前的扶手之意,暗喻其默默无闻却扶困救危的品格。

苏轼的少年时代正值北宋最好的四十年中的仁宗时期,他在八岁时便开始求学,师从于道士张易简。十岁便能著文,展现出对文字的非凡天赋。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这位文学巨匠的仕途却历经波折,充满了“宦海沉浮”的色彩。

嘉佑六年,经欧阳修推荐,苏轼参与了制科考试,以卓越的成绩入第三等,被誉为“百年第一”。此后,他开始了仕途生涯,先后担任了多个职务。当他的家庭接连遭遇不幸时,他选择回到故乡眉山。

神宗熙宁年间,开始了王安石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多次遭遇。他曾因书信中直言不讳的言论被新抓住把柄,遭关进御史台狱的厄运。但最终,他凭借各方压力及神宗的从轻发落得以逃过一劫。

在哲宗即位后,随着局势的巨变,苏轼再度被重用。因与旧及新的不合,他多次主动请辞外放。在任职杭州期间,他不仅勤政为民,还致力于恢复西湖景致。

元祐年间,苏轼的仕途经历了三起三落。在被贬至更远荒凉之地海南儋州时,他仍能积极面对生活,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晚年时,在宋徽宗的时期他又历经调任、复任的过程。直至元符三年终于迎来了些许慰藉,其遗嘱所求的葬身之地—常州亦成了他的最终归宿。

现今的人们再读他的生平故事时都不免为他的坚韧精神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所震撼。而后继之士、怀揣对历史之崇敬与文化传承之心者则效仿他的行为而延续着他的志向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