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始,先于天地而生。”
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存在三种神秘而又不可名状的力量:夷、希、微。这三种力量虽然无法详细描述,却和谐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体现了道的存在。这里的“有物混成”,即是三种力量的融合,合成一体,即为“道”。即言,道为万物的起源。
“静默而又空旷,独立长存而不变,周而复始地运行而不止息,可以视为天地的根源。”
“寂”,是无声的静谧。
“寥”,指的是其上无边际,其下无影踪。
“独立”,表示它独立于世间万物而存在。
“不改”,即意味着变化中的恒常。
“周行”,可以被理解为无始无终的循环流转。在古代,没有地球的概念,这种周行是难以理解的。无论在古时还是现代,它都可以被看作是天地间无尽的循环运动。道虽运行不息,却始终如一。
“不殆”,意味着永恒不灭。
这三者混合为一,可被视为天地之母。
对于它的名字,我无法得知。为了方便描述,我勉强称其为“道”,并形容其形象为“大”。
“大则离去,离去则遥远,遥远则回归。”
这句话描绘了道的周行运动:逝去、遥远和回归。第十四章中提到,无法看到它的起始和终结。我们只能沉浸其中而无法见其首尾,这便是逝远反的体现。大,是与天地同在的象征。逝,是离去的状态;远,是尽头的象征;反,则是回归的意象。
“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这句话直观易懂。道作为万物的起源,位列第一。它是天地万物的,因此最为伟大。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大”是用来描述道的外在特征,而非道本身。天大、地大指的是天地的广阔无垠。
那么如何理解“人亦大”呢?老子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人的地位提升到与天地同等的层次,赋予了人类在万物之中的尊荣。天地人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人遵循天地之道的逻辑变得清晰可见。老子说“人亦大”。
有了这样的逻辑起点,我们便能推导出: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最终道效法自然的原则。
“效法”,即模仿、遵循的意思。
这里的“自然”是什么意思呢?在第二十四章中有一句“希言自然”。这里的“自然”与本章中的“自然”含义相同。道是老子所命名的,而“自然”则是道的本质。
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