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报道,5月28日讯炒制蛏子时,发现盘中大量出水,这并非正常现象。原来,通过降低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的盐度,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后显得“”,从而增加其重量。以一只经过特定低盐环境养殖和运输的波士顿龙虾为例,其重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增加20%-30%。若以每斤100元的单价计算,消费者可能因此多支付不菲的“水分”费用。
记者何晓刚 摄的低盐浸泡海鲜实验对比图示如下。
历经7小时对比实验:低盐环境蛏子增重达29%
此现象背后有着科学的解释:渗透原理。生活在高盐度海水中的鱼类等生物,其细胞在高浓度的海水中维持着较高的盐度。当降低盐度或置于淡水中时,由于细胞内外盐度差异,细胞会吸水,从而导致重量增加。
当日中午12点,在盒马鲜生店铺内,记者进行了一场详细的对比实验。选取了两种不同盐度(标准盐度18‰与低盐度9‰)环境下的蛏子和鲍鱼,观察其重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低盐环境下的蛏子在短时间内增重明显,而鲍鱼亦出现类似情况。
海鲜销售区域需定期进行盐度测试,以确保销售的海鲜未被低盐水浸泡。记者何晓刚 摄实景图。
武汉海鲜市场揭秘:速溶海盐随意调配
目前正值休渔期,但海鲜市场依然热闹非凡。记者探访华南海鲜市场时发现,蛏子、文蛤、花甲等泡在水中,水色大多不甚清亮。商贩虽称是海水,但当问及养殖方法时,却建议直接食用,表示养殖不久便会死亡。
业内人士指出,海鲜对海水浓度非常敏感。当浓度过低时,它们会通过吸入海水平衡体内盐度并增加自身重量。但这样做不仅影响海鲜的寿命和口感,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以波士顿龙虾为例,经过6小时的低盐环境养殖和运输后,其重量可能会增加20%-30%。长时间的低盐环境不仅使龙虾增重,还可能使其生命力减弱、口感变差。
在龙虾、贝类、虾、蟹等海鲜领域,“增重”现象颇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商品的质量和口感。
监管缺失成难题 消费者需谨慎辨别
由于海鲜运输过程中难以全程监控,加上消费者难度大,个人往往难以察觉其中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辨别“虚胖”的海鲜呢?盒马的工作人员以波士顿龙虾为例,介绍了识别“低盐虚胖”海鲜的方法:过度吸水的龙虾关节处会显得特别饱满和突出,整体活力也会下降。消费者购买时也可以从海鲜的活跃度等方面进行判断。
正常波士顿龙虾的外观与记者何晓刚 摄的图片进行对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