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之景
宋 诗人 雷震
池塘水草丰茂,与山坡相接;苍山之中,落日含羞隐去,留下一片清冷的水光。
牧童在落日余晖中归去,横坐于牛背之上,手中短笛无腔调,随性吹奏。
【译意】
绿草如茵的池塘四周,
水位涨至边缘,润泽满溢;
群山之间挂满斜阳,与冰冷水波一同悄然。
牧童自由归程跨过牛背,
无技巧地吹着短笛,音调悠扬。
【感悟】
此乃一曲对牧童生活的赞歌,其描绘之景致宛如一幅生动画作。诗人将此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那随性而至的自由和轻松,给人无尽的欢喜。这种牧童形象屡现于诗画之间,或许是因乡愁而发,或因失落而慕。然而在这首诗中,却尽显牧童的无意而为的天然之态。
让我们暂且抛却城市的喧嚣和繁杂,寻求乡村间的静谧与闲适。听着远方传来悠长的天籁之音,于晨曦薄雾中遥想黄庭坚的描述:“骑牛远远过前村”。尽管世人多在追求名利荣华,然而其中的种种权谋和策略都未曾超越了牧童的境界。这种境地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向往。
众多诗人的笔下都描绘过牧童的情景。诸如“笛弄晚风”的风雅画面与牧童在炊烟后的平凡日常生活对比,却又在这种简单的放牛生涯中体现出某种别样的浪漫和惬意。此情此景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和理想境界。
诗歌中的牧童常伴随着竹笛的吹奏声。他们以竹笛为,似乎若不带着笛子放牛则缺少了些什么。在牧童的信口吹奏中,牛儿们似乎也沉浸在音乐之中。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牧童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管理牛群,更在于掌握音乐的技艺。成为出色的竹笛演奏家是他们职业技能的一部分。
雷震的这首《村晚》描绘了仲夏夜晚的山村景象。画面中只有牧童骑牛归来的身影,却将那份恬静的乡村生活生动地展现出来。画面中充满了喜感,实为“妙手为之”的佳作。唐诗和宋诗中的写景之作常富有画面感与诗意。
在日暮之时,山川都显得那么丰盈,草原和池塘仿佛都在欢唱。
“池塘满溢水陂边,山衔落日映寒漪。”前两句对景色进行生动描述,情感渗透于其中。首句的“满”字充分展示出夏天的生机与活力。“池塘”与“陂”共同呈现出景色的丰饶和诗意的美感。
“牧童斜跨牛背去,随意吹奏无人听。”后两句呈现了牧童的自然与自得的生活状态。
他对世界的自信和宁静源于自然,来自田野。他在那绿草如茵的田野上、在落日下的山水间静静地行走。
这乡村的风景是否曾是我们心中的归宿?诗中的牧童是否就是诗人心中的自己?少年已归来,只留下晚风中的无限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