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一些口头相传的生活小妙招。其中,有一个颇受人们信赖的方法就是对于电视机出现故障时的“拍打”。不论是电视机屏幕变黑、画面变得斑驳,或是没有声音、信号问题等,仿佛通过轻轻的拍打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种传统的方法如今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电视技术了。随着CRT电视时代的落幕,从简易的LCD到先进的量子点、OLED乃至激光电视,它们的内部结构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CRT电视,采用的是显像管成像技术。这种电视体积较大,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焊接技术较为传统,且大部分采用了手工焊接。长期使用下来,可能会出现虚焊或者接触不良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拍打”似乎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拍一拍、震一震或许能使得电极接触得更好,让电视暂时恢复正常。
对于现今的LCD和OLED电视而言,它们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先进,都是由机器人精细操作完成的。背板结构也更加简化,不再是由复杂的铜线和显像管组成。尽管现代电视更加耐用,但从物理损坏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拍打都可能对电视造成二次损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湿气是导致老式电视机损坏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黑屏、花屏等问题,拍打似乎能立即见效。但若是出现色彩偏差或偏红等问题,则需要长时间的拍打才可能有所缓解。这实际上是因为老式电视的显像管随着时间和潮湿气体的侵蚀而逐渐老化。
与此相反,现代LCD和量子点电视大多采用背板发光技术。背板的灯珠照亮前排的液晶面板。在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中背板电子元件和灯珠的老化是导致暗角、阴影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液晶屏幕的故障则多与坏点、亮点等有关。在这些情况下,对电视进行拍打只会加速其内部部件的老化,造成不应有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