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与绝句,乃古典诗坛之双璧,分别以字数、句数的规定,构筑了独特的诗体之美。律诗四联,绝句二联,此为定式。王力先生论及绝句,有四种情况:或截取律诗之前半,或取其后半,或取首尾两联,或取中间两联。
仇兆鳌谈及绝句作法时,赞叹其如“散起散结者,一气流注,自成首尾”,此乃。如王勃的《赠李十四》诗,其开篇与结句,皆见匠心,中间二联则如江河奔流,直抒胸臆。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首尾呼应,意境深远。
律诗的结构更为紧凑完整,其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亦称“四解”。首联破题,即点明主题,为全篇定下基调;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展开;颈联则于前两联的基础上进行转折变化;尾联则总结全篇,收束整首诗的意境。
《金针诗格》中论及各联之法,以首联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则要紧随其后,承上启下。颈联则需转意,出新意于其中。尾联或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此乃诗歌之韵味所在,亦为诗人着力之处。
各联之间,虽形式上有起承转合之别,但意义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尤其颔联与颈联,处于诗篇中部,有如“腰”之部位,须健实有力。二者在意义和结构上切不可雷同,须有转折变化,方显诗歌之妙。
至于尾联之妙,杨万里主张诗已尽而味方永。其意在于诗歌虽终篇,但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杜诗所言“篇终接混茫”,亦与此相类。尾联之笔,或放一步远神,或本位收住,皆需词尽意不尽,方为上品。
四联之间所形成的“起承转合”结构,更是古典诗歌之精髓所在。此结构使得诗歌篇章丝丝入扣、精密而富于变化。章法之进行有节奏变化,承接关系与转折关系交织其中,既避免了单调,又巧妙地形成了明连实转、似断实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