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斋·美食的学问】
细雨洒落,暖意渐生。在江南的河畔与路边的田地,你会发现密集生长的马兰头,层层叠叠的叶片犹如自然形成的绿毯,或东一簇,或西一陇。诗人陆游的笔下,描绘了儿童采摘马兰头作为早餐的情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马兰头,这个听起来颇具诗意的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丛丛生长在田野间的野草。它有着如泽兰般的青翠叶片,透出勃勃生机;其花则似菊,呈现出高雅的紫色。人们钟爱其嫩茎叶头,常将其采摘作为蔬菜食用。
马兰头在古代文献中虽名声不显,但在清人王士雄和明人赵楷的著作中均被赞为佳品。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和唐代陈藏器在其著作中对其有所描述,但解读各异。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则较为公允。
古籍如《马兰歌》和王磐的《野菜谱》中均有对马兰头的生动描摹,其中所记载的吃法与现今无异。儿时记忆中,随母亲到田头采摘马兰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嫩绿的菜梗微微泛红,细细闻之,清香扑鼻。
新鲜的马兰头需经过清洗和烫煮后方可食用。它与豆腐干的搭配堪称经典,两者的口感与香味相得益彰。袁枚和汪曾祺等文人对马兰头的食用方法也有所记载和描述。
春天里,马兰头在田头陇畔、沟渠路边静静生长,不与春花争艳,甘于任人踩踏。即便被人采摘殆尽,一场春雨后又能迅速恢复生机。
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为一代代的人们带来了美食的享受,更传承了饮食文化的智慧与韵味。《光明日报》(2019年4月5日第8版)曾经对此进行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