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脊兽艺术以其原始性和多元化为特点,历经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造型简练而不呆板,繁密而不艳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线条流畅且富于变化。这种艺术风味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省的重要文化瑰宝。
甘谷脊兽深受人们喜爱。
一、甘谷脊兽的历史与文化
甘谷脊兽,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广泛运用于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的屋顶。据清代《伏羌县志》记载,嘉祐时期,土桥村就开始了脊兽的制作。从宋代砖瓦生产的兴盛开始,脊兽制作技艺在甘谷县永安村逐渐发展完善,至清末时已达到高峰。
脊兽是古建筑最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象征着建筑的等级,还具有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的功能。脊兽的装饰功能也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寓意吉祥,富有严格的等级意义。
二、甘谷脊兽的制作传承
在甘谷县永安村,有一位名叫张启云的第四代脊兽传承人。他家的院子以及周围散落着半成品的脊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张启云家族的脊兽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130多年。
张启云的太爷就开始捏制脊兽,而他的技艺是从一位陕西宝鸡的张姓壮汉那里学来的。这位壮汉曾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被收留,两人情同手足。在共同的劳作中,壮汉将脊兽制作技艺传给了。
如今,甘谷脊兽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选土、泡土、晒泥、制坯等每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制坯完成后,进行精细的深加工,然后放工棚干,干后装窑煅烧。如果是琉璃脊兽,还需要着色、上釉并进行二次煅烧。
三、甘谷脊兽的艺术魅力
甘谷脊兽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西北乡土气息。它带着奇幻的神话色彩,又有世俗的人间情态。檐角上的脊兽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四)甘谷脊兽的现况与影响
在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甘谷脊兽的主要生产地。如今,村里处处可见未完成和已完成的脊兽,种类繁多,寓意吉祥。这项带着鲜明地方特色的脊兽工艺,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
甘谷脊兽是甘肃省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制作传承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