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荼蘼的探究
记者手记: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
在古诗中常常能听见“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样的词句,但大家对荼蘼究竟是何种植物,却知之甚少。其实,荼蘼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植物学之谜。
荼蘼,作为二十四花信的“压轴”之花,其地位可见一斑。它不仅在宋诗中频频出现,更承载了人们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来自宋代诗人王淇的《春暮游小园》为我们描绘了荼蘼的景象。从初春到暮春,王淇依次写到梅花、海棠、以及我们的主角——荼蘼。
关于荼蘼的,却一直众说纷纭。查阅《植物志》,我们发现了两种可能的答案:重瓣空心泡和香水月季。而关于更为普遍认为的荼蘼是悬钩子蔷薇的说法,《植物志》在引用了成书于清朝的园艺学专著《花镜》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花镜》中,荼蘼被赋予了多个名字,如佛见笑、独步青等,描述其蔓生、灌生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茎多刺、绿叶青条的外观特征。树木分类学家陈嵘在《树木分类学》中指出,这种植物更像是香水月季。
香水月季与重瓣空心泡的花期,似乎与暮春开放的荼蘼不太相符。但在欧阳修的笔下,荼蘼在清明时节已散发出天香。这让我们对荼蘼的更加好奇。
为了探寻真相,我们采访了植物科普作家阿蒙。他告诉我们,现在所说的荼蘼,更可能是指大花白木香这种植物。由于大花白木香较为罕见,因此人们容易将其与重瓣空心泡混淆。
经过记者的进一步查证,大花白木香确实与古籍中描述的荼蘼相吻合。它的花梗稀疏皮刺,小叶片3片,开放时间为4至5月,白色重瓣,清香四溢。
不论荼蘼的如何,它作为春季终曲的奏响者,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悲哀与无奈。它常被用来比喻易逝的韶华,为这种植物蒙上了一层遗憾与悲伤的色彩。
在《红楼梦》中,荼蘼花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宝里的丫鬟麝月掣得的“荼蘼花”一签,更是将这种花的文化意义推向了。无论是“花事了”还是“送春”,都预示着一种悲剧的收尾。
尽管我们不能确定荼蘼的具体身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它所承载的文化与审美价值。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荼蘼”,审美与想象才是我们从这种植物身上得到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