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胜钱,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源于西汉时期的“压岁钱”,在清朝及民国初期,曾被铸造成非流通货币。其正面常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寓意吉祥的铭文,以及龙凤、龟蛇、双鱼等象征吉祥的图案。此钱币作为民间的吉利品或避邪物,常被小孩子佩戴,其原始意义主要围绕压邪攘灾与喜庆祈福展开。后来,“压胜钱”演变为春节期间赠予孩子的“压岁钱”。
那么,春节期间,何时停止给予孩子压岁钱才显得得体呢?
有观点认为,当孩子年满12岁时,便无需再给压岁钱。依据的生肖文化,12岁被视为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与新的开始。当孩子度过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时,意味着他们已逐渐成熟。更多人倾向于以18岁为界,认为此年龄标志着孩子已成为法律上的成年人。过了这个年龄,一般认为无需再收红包。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当孩子开始工作并能自给自足时,便不再适合接受长辈的红包,而是应当学会“反哺”。持此看法的人认为,称其为“孩子”正是因为他们尚未具备养家糊口的能力。亦有家长认为,孩子成家立业后才算真正独立,那时便不能再给予压岁钱。
综合来看,决定何时不再给予孩子压岁钱,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还需顾及家庭传统与晚辈的实际情况。压岁钱的本质是传递祝福与吉祥,若因给予的多少、大小等问题而产生不快,反而会背离其初衷。
有些家长即便孩子已步入社会工作,如若他们尚未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那么他们给予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支持与肯定。这种资助光明正大,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于已独立的孩子,家长也不必一昧地赠送红包,以免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仍未长大,接受父母的赠予是理所应当。
通常情况下,建议给予压岁钱至孩子年满18岁。这个年龄点标志着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在此年龄段最后一次给予压岁钱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并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