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文物

2024-12-2416:57:32常识分享2

(财经报道)在今日(22日)于浙江举办的“考古”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上,文物局公布了三项研究进展。是关于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的整体研究,其次为江苏东山村及寺墩遗址的考古研究,最后则是安徽凌家滩遗址的考古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历经数十载的良渚遗址考古基础调查工作已接近尾声。

“考古”项目中,长江下游区域的文明模式研究显得尤为关键。经过对浙江良渚、江苏寺墩、安徽凌家滩以及上海福泉山等多处遗址的长期挖掘与研究,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间逐渐踏入文明社会,这一进程可能与5500年前发生的一次气候变迁事件紧密相连。

这次气候事件促使原先居住在山区的民众逐渐迁移至平原地区,以水稻种植作为主要生计方式。与此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作为项目的重要一环,已经完成了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据研究显示,良渚古城内曾居住着两万多名居民,他们可能拥有与现代城市相似的社会结构,包括人士、贵族以及众多手工业者。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专注于玉器、石器、漆木器的加工制作。他们的生活所需,如粮食和肉食,则多从外部获取。

以良渚古城为中心,考古队对良渚遗址核心区域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勘探。遗址点数量已增至三百五十余处,同时在良渚周边的各个山口都发现了水坝遗迹,这为揭示良渚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演进的理解,也为解读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