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时,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应如何正确断句?
2. 这句话对于治理的意义是什么?
子贡询问君子的标准。孔子说:“应该先行动于言辞之前。”
1)“行”指的是行动和实践。
2)“言”指的是言语和说话。
3)“从”可理解为“跟随”或“实现”。
解释:“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味着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一观点强调了行动比言语更重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论是可信的,而不是空谈。
子贡询问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答道:“对于你想说的事,先付诸实践,再说出口。”
前文讨论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提倡不应只专注于某项技能,而应追求全面的素养。作为一个领导者或治理的人,更应在精神层面有所追求,拥有独立人格和主见。本章内容进一步阐释,君子应是一个勇于行动的人,而非只说不做。同样地,作为治理者选拔人才时,也应当观察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
俗话说:“空谈误事,实干兴邦。”这与孔子的观点相呼应,即行动应当先于言语。下面我将详细解读这句话的内涵:
关于这句话的断句方式,常见有两种:一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为先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再公之于众;另一种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即先行动,然后再配合言语。虽然断句方式不同,但两种理解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我倾向于前者。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字面意思为:孔子主张先实践自己想说的,再将其付诸行动。这意味着不应空谈大话,而应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当一切就绪时,无需多言,他人自然会追随。
在《论语》中,孔子在“言”与“行”的关系上主张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他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类似观点还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应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还有“古者言之不出,因其深知行动力之重要而不敢轻易许诺”。这些观点都突显了孔子的务实精神和自律要求。
从孔子的观点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一要言行一致;二要实践为先;三要谨言慎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容易陷入空谈和浮夸的误区,因此上述三点在现代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那么这句话对于治理有何意义呢?至少有三点:一是树立诚信榜样,增强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强化实践导向,确保可行性和科学性;三是促进责任担当,要求领导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一种高尚且实用的生活态度。我们应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我们要成为行动的实践者而非空谈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视为靠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