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风光与童趣交织的诗篇
草儿茂盛,莺儿欢歌在二月天,
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春烟中。
早春的景象如此宜人,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结束学业,早早归家。
他们趁着和煦的东风,放飞纸鸢,尽情嬉戏。
高鼎(生卒年不详),作为清代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来自浙江仁和(现今的浙江杭州)。他的诗作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字词释义
"拂堤杨柳"描绘了垂柳枝条河岸的景象。
"醉"在此处意为沉醉,表达了春天景色的迷人之处。
"春烟"指的是春天里水边、草木间弥漫的烟雾。
"散学"指的是放学,孩子们结束学习。
"纸鸢"即风筝,鸢在这里指的是老鹰。
诗意解读
在明媚春光的二月天,草儿生长,莺儿欢歌,杨柳轻拂河堤,仿佛沉醉在春天的薄雾中。孩子们早早地结束了学业,趁着和煦的东风,欢快地放飞着风筝。
特色赏析
在明清两代,放风筝成为了一种盛行的娱乐活动。高鼎的这首小诗就像一幅画,描绘了清代乡村孩子们放飞风筝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江南乡村春天的美丽风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篇前两句着重描绘自然景色,早春的小草、欢歌的黄莺以及轻拂堤岸的杨柳,都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后两句则着重描绘人们的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飞风筝,一个"忙"字生动地展现了他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整首诗既有景色描绘,也有人物活动,语言清新,格调明朗,是清代儿童诗中的佳作。
知识百科
风筝又被称为纸鸢。据传,战国时期的墨家代表人物墨翟曾制作过木鸢。后来,鲁班制作了竹鸢。直到汉朝蔡伦发明纸后,才出现了纸鸢。从五始,人们在风筝上加上哨子,其鸣声如筝,因此得名"风筝"。
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风筝就传播到了、日本。后来又通过欧洲的马可·波罗传入欧洲,再进一步传到美洲和澳洲。如今,的风筝已经远销世界各地。
拓展延伸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白居易描绘春天花儿的繁盛。"浅草才能没马蹄",又是另一位诗人对春天草地的赞美。
"沾衣欲湿杏花雨",志南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细腻。"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的柔和也被描摹得淋漓尽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笔下的春风又有着别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