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当我们谈论“学习”时,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被标榜为“说得都对”,却“做不到”。
在有关孩子的讨论中,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学霸”或“如何培养学霸”展开,如学霸的学习方式、如何成为学霸等。
当涉及到升学和考试时,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名校等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些、建议和经验无疑是具有价值的,并且背后有大量实例和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支撑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我们若从实际角度出发,也能理解其中的另一面。
虽然积极的观念和理念值得宣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就是错误的。
我坚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对“刷题”这一问题时,不可先入为主地持有否定态度。
因为刷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可能显得消极和被动,但学习本身对多数人而言也并非快乐之事。
虽然有人真正享受学习过程,但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将这部分人的经验作为解决普遍问题的依据。
对于一般人而言,“真正的学霸如何……”或“只有……才能……”这样的表述,可以作为自我激励的警示,但绝不能成为逃避行动的借口。
若主观上已将刷题视为无用、低效或是“学渣”的做法,这只会进一步降低刷题的质量和效率。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学习、考试或是各种资格、职称考试中,都需要通过足够的练习来确保“通过”。
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即便是再认真预习和听课的学生,在初期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并且大多数人的遗忘速度是很快的。
普通学生即使再努力,学到的知识留下的也只是“痕迹”。为了巩固这些知识,复习、死记硬背、结合例题理解等都是必要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刷题本身,而在于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刷题这一手段。
当刷题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责任时,学生可能会面临做大量重复或已掌握的题目的问题。过度投入刷题可能会影响其他事务的安排,并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例如,一个学生每天忙于做题而熬夜,久而久之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若从实际角度审视,我们会发现许多情况与想象中的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来说,题海战术往往并不适用。他们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足。而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即使刷题也能保持高效率。
他们本身对做题的速度和质量有保障,而且在做题过程中会进行反复思考和梳理相关知识。刷题对于他们而言是温故知新并夯实基础的过程。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刷题是提升成绩的必经之路。同一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多种考查方式。他们需要通过大量刷题来熟悉和掌握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式。
不应简单认为老师讲解的效率就一定高于自己通过大量刷题获得的理解。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去理解和掌握。
要明确自己或自己孩子是否需要刷题其实很简单。只需两步:首先列出刷题的潜在坏处,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评估这些坏处发生的可能性。
“高效学习方法”不是指避免刷题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别人家的孩子再成功其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那些告诉你别刷题的人也许说得很在行但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刷题。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刷题。
刷题是一种手段而非唯一或最有效的方法。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前不要轻易排斥它。与其消极对待不如积极从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