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铜钱化学成分分类详述
1. 紫铜:紫铜为古代主要的铜材料之一,因含铜量高达96%-99%而呈紫红色。在先秦时期,环钱多以紫铜铸造。随着时间发展,紫铜钱的使用逐渐减少。
2. 青铜:青铜是铜中加入锡或铅得到的合金。可分为两大类。
(1)锡青铜:含锡量在20%-30%之间,颜色随含锡量变化,呈银白色或青。古代青铜中常含有3-8%的铅。
(2)铅青铜:含铅量较高,达9-60%,颜色随铅的含量变化,可能呈灰白色或黄青色。在古代,青铜中的铅含量普遍较高。
3. 黄铜:黄铜是铜中加入锌得到的合金,用于铸造铜钱的历史悠久。明代以后,黄铜的使用逐渐增多。
(1)普通黄铜:含锌量在3-40%之间。
(2)其他类型黄铜: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如铅等,以调整其性能。
4. 白铜:白铜是铜中加入镍或其他元素得到的合金,有较高的抗腐蚀性。
二、古钱币锈蚀后表面颜色的形成及分析
A. 古铜钱在土壤中的锈蚀情况
酸性土壤中的锈蚀会导致古铜钱呈现不同的绿色调,这与其化学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和碱式硫酸铜有关。
碱性土壤中,古铜钱则可能因与还原类物质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等化合物而呈现深红色或枣皮红色。
中性土壤中,含锡量较高的古铜钱可能会因锡的析出而形成“水银光”等特殊现象。
B. 古铜钱在水中的锈蚀情况
古铜钱在清洁的水中腐蚀较小,但在污染的水中则可能因与水溶性矿物反应而呈现灰色锈蚀。
C. 古铜钱在大气中的变化
在大气中,古铜钱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膜,主要是橄榄绿色的碱式硫酸铜等。长期把玩则可能使表面光亮如镜。
三、清洗锈迹小技巧
对于古钱币上的锈迹,可尝试使用开水浸泡后用刷子清洗。对于较顽固的锈迹,可使用冰醋酸或醋进行短时间浸泡后清洗。但需注意,清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方法,以免损害钱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