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原文及翻译拼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读音)

2024-12-2418:59:08综合资讯0

《诗经》之《邶风·静女》

静女如花,于城隅候我至。然其容颜隐匿,我则搔首徘徊,心绪难安。

静女貌美如仙,赠我彤管为信物。彤管熠熠生辉,令人心悦,实乃女美之所致。

自牧野归返,手持白茅而来。其美无与伦比,独特非凡。非因茅美,乃因所赠。

[注释]

  • 此为男女情愫之诗,隐含幽期密约之意。亦有观点认为此诗讽刺卫宣公纳媳之事。
  • “静”字体现女子娴雅安详之态。
  • “姝”字用于形容女子美好之貌。
  • 城隅,指城角隐秘之地,为两人幽会之所。
  • “爱”在此作隐藏解,描绘女子巧藏以待男子发现之情景。
  • “踟躇”意指男子对女子情深意切,徘徊不定。
  • “娈”字在此表示年轻女子之美丽。
  • 彤管,一说是红色管状物品,一说是与荑相类之物,作为信物赠予对方。
  • “说怿”意指心生喜悦,对女子之美而生爱意。
  • “牧”字指野外之地,此处引申为男子从野外归来。
  • “荑”为白茅,象征婚姻之始,此处代表女子的情意与美。
  • “询”字在此表示真实、实在之意。

[评析]

于《诗经》中,此篇以简短之词描绘了情人间的戏谑与深情,将他们相处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于我们眼前。诗中不仅以女性口吻写情,更以男性视角展现了女性在恋爱中的柔情与。如《邶风·静女》便以男子的视角描绘了幽期密约的乐趣与深情。

[作品介绍]

<诗经》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诗歌三百余篇。其原名为“诗”或“诗三百”,后经汉代儒生整理编定称为《诗经》。现存的《诗经》版本多由汉朝毛亨所传,故亦称“毛诗”。此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与人们的情感世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