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公式 六年级数学齿轮的公式

2024-12-2420:29:24常识分享0

学情分析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对自行车并不陌生,部分学生也已经会骑自行车。在数学学科中,学生已认识自行车车架上的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圆,并学习了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相关知识。此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实验、讨论的机会,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的计算方法,并探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悟建模思想。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齿数与圈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自行车的构造以及运动原理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视频、自行车实物或模型、齿轮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自行车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自行车的兴趣和思考。询问学生是否有骑自行车的经验,并简单介绍自行车的构造和运动原理。

二、探索奥秘,构建模型

(一)探究一: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

1. 理解问题:明确“蹬一圈”是指脚踏板转一圈。

2.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法,理解自行车行走的距离与后轮周长和后的圈数的关系。

3. 构建模型:通过实验和讨论,构建前齿轮和后齿轮齿数与圈数的关系模型。

(二)探究二:变速自行车能变出多少种速度?

1. 认识变速自行车:简单介绍变速自行车的原理和特点。

2.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前齿轮与后齿轮的不同搭配方式,计算能变出多少种速度。

3. 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在不同路段如何选择合适的齿数搭配。

三、联系生活,提出畅想

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的自行车可能的样子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和建模思想,并拓展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