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描写:
荷叶与罗裙色泽相融,恰似同一裁。芙蓉花儿向脸庞两边开放,犹如仙子降落凡间。
错入荷池难寻迹,歌声传来始觉人。那景致,宛如画中游。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唐玄宗天宝七载的夏天,被流放至龙标。在龙标城外的一次独自游历中,他来到了东溪的荷池。那里,他偶遇了当地酋长的女儿阿朵,她在荷池中采莲歌唱。那天然去雕饰的美,深深触动了王昌龄的心弦。于是,他以这一场景为蓝本,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采莲曲》。
译文阐释:
采莲少女的绿色罗裙与碧绿的荷叶融为一体,仿佛是同一布料剪裁而成。她的脸庞在盛开的荷花间若隐若现,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与她的脸颊竞相媲美。
她们混入荷叶丛中,身影难以辨识,几乎不见踪影。直到她们的歌声响起,才察觉到有人在荷池中采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采莲图景,细腻地展现了采莲少女的青春活力和美丽形象。
赏析体会:
王昌龄的《采莲曲》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采莲少女的动人形象。首句通过对比荷叶与罗裙的绿色,巧妙地展现了少女的清新与自然和谐之美。而以芙蓉花喻少女的脸颊,更是突显了少女的与活力。
后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描绘了采莲少女在荷池中穿梭的灵动场景。她们的身影在荷叶丛中难以辨认,直到歌声响起才被人察觉。这种描写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