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硬核:驱动知识的引擎
在教育的领域里,思维能力是获取新知识、观察世界的关键所在。当我们探讨教学方法时,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更需擅长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帮助其构建语文思维,拓宽学习思路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教师具备思维训练意识——是语文教学具备思维含量的前提。要上出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首先要从提升教师的思维训练意识开始。无论是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还是引导、点拨学生,教师都应具备强烈的思维训练意识。
——思维含量丰富的课堂实践——是我多年教学的追求。只有当语文教学充满思维含量时,学生的学习才能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教学也才能更加灵活和有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占据重要位置。教学中,教师通过文本教学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其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
心理学中的同化与顺应概念,说明了新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原有知识技能系统的关系,而这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可见,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那么,为何学生有时会排斥语文课呢?其中原因之一便是语文教学过于追求唯美、正确和模式化。语文教学不应只追求表面的美感和标准答案,而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个性发展。
要为语文课增添思维含量,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心中要有课、有学、有人。教师要用心设计课堂,倾听学生表达,为他们搭建学习支架,有效训练学生思维。
教师心中有学,就要研究学习的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时刻想着学习的原初面貌和规律,避免为了追求理念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心中有人,就要深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抛弃教师的课堂“霸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及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理解、思考与表达,不、不霸权,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当语文教学充满思维含量时,学生将在课堂上展现出活跃的学习状态;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得以实现时,我们将真正看到教育的力量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