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词条类型:三十六计之一
概述
空城计,源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一则策略,与诸葛亮、司马懿两位历史人物紧密相关。此计策在危急处境下使用,用以掩饰自己的空虚,骗过对手,达到保护自己或迷惑敌人的目的。
释义与用法
释义:指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的假象,造成敌方错觉,从而保护自己或迷惑敌人。
用法:作宾语,用于指欺骗对手的情境。
实例
1. 你不能老是用“空城计”,因为这种计策也有失手的时候。
2. 诸葛亮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运用空城计成功骗过司马懿,保全了西城。
引证与典故
引证:在历史上,空城之计不仅限于守城,更是一种智谋的体现。在敌我力量悬殊时,有才之士常以此计策迷惑敌人,化险为夷。
典故:据《三国演义》描述,当司马懿率军攻打蜀国街亭时,诸葛亮无兵迎敌,却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有埋伏,引兵退去。此情节虽为小说所载,但空城计已成为军事智谋的代表。
相关词条
三十六计中的其他计策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等。
相关历史人物:诸葛亮、司马懿、郭冲等。
深入解析与探讨
空城计背后的心理战术:探讨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心理博弈,以及如何通过智谋赢得对手的信任与退却。
历史上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分析空城计在历史上的真实性与小说中的虚构性,探讨其作为军事智谋的代表意义。
空城计与其他计策的异同:比较空城计与其他军事计策的异同点,探讨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