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烧包袱”又称“烧包裹”,乃我间传统习俗之一,用以祭祀祖先。此习俗中,“包袱”或“包裹”象征着从阳世寄往“阴间”的财物。每一份包袱都蕴特定的意义和仪式,内装冥钱、冥衣等物,并在包袱皮上详细写明亡人称呼、名讳、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个过程被称为“写包”,是“烧包袱”的关键环节。而各地的风俗习惯虽略有差异,但都充满了对先人的敬意与怀念。
中元节期间,老黄历为您详细介绍包袱的书写格式及湖北地区的包袱写法。包袱分为两种,仅在表皮上有所区别。一种是素包袱,用于新丧不满三年的情况;另一种则是印有墨线花纹的包袱,用于老丧及久远的宗亲三代、五代等情况。包内的冥钱、冥衣均购自南纸店,包括大烧纸、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冥钞以及佛、道两教的往生钱等。
包袱皮的大小、颜色及图案都有讲究。素包袱皮全白,仅中间贴一蓝签以便书写亡人名讳。而花包袱皮则会印上水墨单线图案,四周黑框内为佛教梵文音译的《往生神咒》,中间则印有莲座牌位,用于填写亡人名讳。牌位右上方标明“金银财宝冥衣一封”,并可根据情况在下方填写如“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样,左下方则填写祭祀人姓名。还印有两个古装小人儿作为装饰。
每份包袱皮的封皮上都有规定的栏目需填写,包括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写包时需搞清楚收包先人与烧包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按规定的称呼书写。封皮文字直排,从右至左,依次为: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上奉XX、故XX收用、孝XX祀、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等。对于不同的包和不同的收受人,写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直系亲人的称谓和包袱的写法,如鼻祖、远祖、太祖等,都有特定的包袱书写方式和自称落款。而在包袱的反面,封口处需写上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这一“封”字原为印章盖印,但一般人家无印章,便用毛笔或软笔写上。这些都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和缅怀之情。
“烧包袱”不仅是寄托哀思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