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制雪竹之法,应先以明矾水调和,轻轻洒于纸上,使其形成自然的小点。待其干燥后,便可着手绘制。需精心设计竿的位置,主竿与辅竿的勾勒必不可少。关键在于“交竿”的位置,因所绘为雪竹,故竿子上应多用干笔,如此方能显得苍劲有力。尤其是最下的一节“干”,自上而下描绘,方可不显呆板。
而后,开始勾勒“破”竿。注意交竿处的位置和角度,破线之时需有力道,方能突显主线之坚韧。
续而绘出小竹子,线条应灵活多变,与粗竿的画法应有所区别。笔触之间,断而气连,如此方显国画之韵味。
描绘节上的竹枝,因是雪竹之故,宜尽量不使其相接。如此才能让画面显得生动活泼。
竹节之间应相互呼应,线条需灵活且有弹性,切不可画得如同火柴棒一般死板。
再绘细竹子时,应增强破线的气势。注意其方向与整体画面的协调性。
点节之际,用笔需有弹性,提按之间需有变化。如此方能显出国画之精妙。
叶子的绘制是关键的一环。雪竹的叶子与风晴雨露时的形态有所不同,应如书写“父”字一般,注重虚实大小的搭配。
当叶子绘制完毕,需留出空地以待染雪。叶子的疏密之间需合理安排,为染雪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画面的布置上,应先疏后密,为雪的留白创造出空间。
继而,绘制竹子根部的石头。以淡墨皴画石头的阴暗面,使其具有立体感。
再以淡墨勾勒石头的轮廓线,使其显得虚实相间,生动活泼。
稍浓的墨水再次强调石头的阴面,使墨中透出笔触的痕迹。
画出草丛以增添画面感,如此一来,画面便不会显得单调乏味。
在绘画过程中需注意结构的变化与协调性。
接着以淡墨点出雪地的感觉。点与点之间需有聚有散,模拟雪地的自然形态。
随后用淡墨水渲染出雪的感觉。在染制过程中,竹竿的下部需染到,而上部则留有一线空白以表现积雪。
此时便可看到雪花点子隐现于画面之中,竹竿上也应有积雪的痕迹。
叶子的部分在染制时应注意下部染满而上部留出积雪的感觉。
石头的轮廓在渲染时也需加以考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草上的积雪的绘制方法。
染制时需留意大空与小空的分布,避免画面显得过于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