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崇祯五年末,我暂居于西湖之滨。连续三日的大雪,让整个湖面变得静谧无声,湖中鸟鸣人声皆已消失。待到时间流转,更定之际,我驾起小船,裹着细毛皮裘,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此时的西湖,雾凇弥漫,天、云、山、水都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放眼望去,湖上唯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我的舟像一株纤细的芥草,而船上的人则如同几粒微小的米粒。我静立欣赏这份银装素裹的清丽景色。
到达亭上之时,映入眼帘的是两人对坐其上,铺设着毛毡,一个童子正在沸水中烧酒。他们的出现让我感到欣喜异常。他们见我到来,大为惊喜地称:“湖中怎么还能有这样雅致的人?”并热情地邀请我共饮。我虽感到有些勉强,但还是饮下了三大杯酒后告别。询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暂居于此。
当我乘船归去时,船夫喃喃自语道:“别看相公觉得这般痴迷,其实还有更多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这番话让我感到心生感慨。
尽管晚明小品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般显赫,但它在文学的花园里依旧占据一席之地。就如同那幽静深山中绽放的兰花,即使没有鲜艳夺目的花朵,却自有一种清高拔俗的风韵。
对这片美景的钟情与赏识
回忆起那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仍记得那时的西湖别有一番风韵。雪后的西湖寂静无声,这种宁静让我深深沉醉。在更定之际,我毅然决定乘一叶小舟,身披细毛皮裘、围着火炉前往湖心亭。
那天、云、山、水都被大雪覆盖,呈现出一片洁白无瑕的景象。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丝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踪影以及我那如芥草般微小的舟。这种景象让我心旷神怡。
当我抵达亭上时,两位雅士正对坐品茗。他们的出现让我倍感欣喜。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共饮,虽然我感到有些勉强,但还是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饮下三大杯酒后,我们彼此交流了各自的见解与经历。
在我离开时,船夫的话语仿佛在提醒我:在这片美景面前,我虽感到有些痴迷,但还有更多像我一样痴迷的人存在。这让我感到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