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羽绒服价格的波动引发了大众的关注。根据相关行业的动态信息,我们了解到,羽绒的原材料价格涨幅惊人。90%的鸭绒价格从去年的每吨35万涨至今年的59万,而90%的鹅绒更是从去年的每吨70万攀升至今年的125万。这样的成本增长导致部分厂商选择用更低成本的替代品或掺杂废料来冒充高价值的羽绒。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一件既实惠又高品质的羽绒服呢?首先要明确,羽绒服保暖的关键是什么。
选择合适的羽绒服首要就是关注其水洗标信息。这一小标签其实包含了大大的学问。水洗标通常应详尽展示产品的全貌,包括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安全类别、产品号型、纤维成分及含量、产品等级、制造商信息以及维护方法等。
自2022年4月1日起,新的标准GB/T14272-2021《羽绒服装》开始实施,替换了旧版标准GB/T14272-2011。新国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羽绒服装的信息标注,要求必须明确标注羽绒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等关键信息。这为我们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中,绒子含量、填充物种类以及充绒量是我们选择羽绒服的主要参考指标。绒子,是羽绒的核心部分,它呈蒲公英状,蓬松而圆润,能够有效储存静止空气,从而提供良好的保暖性能。而绒丝则是从绒子上掉下来的单丝,虽然也有保暖作用,但效果相对较差。新国标中明确规定,只有绒子含量超过50%的才能算是合格产品。
在填充物方面,鹅绒和鸭绒是两种常见的选择。鹅绒的绒朵更大、更蓬松,因此其保暖性能相对更强。由于鹅的生长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所以鹅绒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鹅绒的禽类气味相对较淡,这对于对气味敏感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至于颜色方面,过去很多人认为白绒优于灰绒。但新国标中已不再对填充物的颜色做强制标注要求,旨在消除“白羽绒比灰羽绒好”的消费误区。因为实际上,颜色对羽绒的保暖性能并无影响。
充绒量也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关键指标。充绒量是指衣服中填充的羽绒克数,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选择适当的充绒量能更好地保证保暖效果。蓬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蓬松度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重量的羽绒所占的体积。蓬松度越高,保暖效果自然也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