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乡村的生活虽然物质资源有限,但家庭的温馨和简单却令人难忘。家人口众多,所分得的田地自然也丰盈,每到丰收时节,除了要上交的,余下的粮食如麦子、玉米、稻谷等都会被装进口袋,再存入大缸中。这些粮食磨成粉后,无论是麦粉还是玉米粉,都是我们日常的主食。那时,生产队还分有自留地,虽然每块地都不大,但足够种植蔬菜。再养上几只鸡,每天的菜便也足够了。只要家中没有正在求学需要交纳学费的子嗣,也没有大病需要高额医费,即便一年到头只留存少量的生活费用,也能够维持基本的生计。
回想儿时的美好时光,泡泡糖的记忆尤为鲜明。
在我小学三年级之前,我从未尝试过吹泡泡糖。虽然学校门口的老爷爷卖的泡泡糖只要三分钱一个,但我一直未能勇气购买。因为那三分钱可以用来买一个冰糕,一块冰糕的清凉滋味能让我享受半晌的快乐!我总羡慕那些家里吃商品粮的同学能吹出五彩斑斓的泡泡。那种白泡泡带着特有的香味,从小变大再到爆开粘在嘴唇上的全过程,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
一次,我嘴馋地剪下十几穗已经饱满的小麦穗,准备回家燎烤来吃。在回家的路上,我习惯性地搓了两粒麦粒放入咀嚼。嚼着嚼着,面筋的质感出现了。我突然联想到吹泡泡糖的场景,于是我也假设自己嚼的是泡泡糖,试图用力吹气。令我惊讶的是,那团面筋真的在我的舌头和气流的作用下慢慢挤出了一串微小的泡泡。我惊喜万分,立刻与同样贫困的小伙伴们分享了这一“发明”。从此,我们便沉迷于这种自制泡泡糖的游戏中。即使麦子已经收割晒干,我们仍会时不时地抓起一把麦粒嘴里嚼来嚼去,比试着谁吹出的泡泡更大。
这种纯天然的自制泡泡糖虽然缺乏真正的泡泡糖香味和甜味,吹出的泡泡也十分迷你。但对于我们这些买不起真正泡泡糖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特别的替代品。
后来我们还不断创新,比如有的小伙伴把捡来的塑料袋里的糖豆和小麦粒放在一起咀嚼吹出的泡泡就有了甜香的味道。这便是我们豪华版的自制泡泡糖了。
对于燎麦子这件事,除了能品尝到香脆的口感外,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