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中渔父篇章所载,渔父对屈原的劝慰之言道:“之人,不会拘泥于物而能与时代共进。世道浑浊,何不随波逐流?众人皆醉,何不共饮其酒糟与薄酒?为何怀揣美玉而自令被放逐呢?”其中所提的“歠”,其音为chuo,去声,于东汉《说文解字》中述:“㱃也。从㱃省,叕聲,昌说切。”
深入探究汉字之源,我们发现“啜”字在东汉《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尝也”,音亦为chuo,去声,与“歠”字音义相近。有趣的是,当“啜”作为姓氏时,则读作“chuai”,去声。咱们汉字中,有许多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读音,这便是中文的魅力所在。
“歠”与“啜”二字虽音近义似,却都以“叕”为声旁。“叕”在现代汉语中读zhuo,阳平声,形如几个东西互相连接的样子。
比如,在文学巨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绘的情景:“层层的叶子之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里的“缀”字便是以“叕”为声旁。
以“叕”为声旁的字还有不少。例如,“辍”,读chuo,去声,意为停止。如庄子《秋水》篇所述:“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仍弦歌不辍。”
再如,“惙”,亦读chuo,去声,含有忧虑之意。如在《诗经·草虫》中的描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