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的海洋中,我偶然间遇见这样一句民间俗语:秋后的蚂蚱,生机不再。
俗名“蚂蚱”,学名蝗虫,究竟隐怎样的深意呢?秋天的到来,这些蚂蚱又何去何从?
蝗虫,种类繁多,遍布全球,它们有着广阔的食物链。小麦、水稻、玉米,甚至是蔬菜、果树、林木,还有那的花蕾,一旦形成蝗灾,这些生机勃勃的生命将被它们吞噬得无影无踪。这也使得蝗灾,与水灾、旱灾一同,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
现今社会却揭开了另一番景象。蝗虫不仅营养丰富,更是美味可口,犹如虾般令人垂涎。在昆虫宴上,蝗虫成为招待贵宾的佳品之一。在香港,它甚至有着“飞虾”的美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蝗虫,将其制作成罐头、饼干甚至是雪糕,因其美味而广受欢迎。人们未曾想到,历经千年与人类的蝗灾,最终竟在餐桌上找到了解决之道。
那么,那句谚语“秋后的蚂蚱,生机不再”又是何意呢?难道真被人们尽数捕食?
其实不然。蝗虫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寒冷的冬季,它们难以生存,大多数的蚂蚱都在此时被严寒所击败。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蚂蚱不选择冬眠来延续生命?但研究显示,蚂蚱与蛇、青蛙等动物不同,它们并没有冬眠的习惯。蚂蚱的生命周期短暂,能从春季活跃到秋季已属不易,更不用说在寒冷的冬季中生存了。
当秋天来临,蝗虫完成产卵后,便完成了它们一生的使命。“秋后的蚂蚱,生机不再”这句歇后语也被用来形容人,警示人们不要过于狂妄,否则终将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