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与秦伯联合郑国,这缘于郑国对晋文公的无礼以及其两属楚国的态度。晋军驻扎在函陵,而秦军则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在夜色中,烛之武被放下城楼,他见到秦穆公后表示:“秦、晋两国联手郑国,郑国已经预感到自身的危机。”
烛之武进一步陈述道:“如果灭掉郑国对君王有益,那么我愿冒昧地请求您考虑此事。跨越他国领土将远方的郑国视为贵国的边疆是困难重重。何必要因灭郑而给邻国增地?邻国强盛了,即意味着贵国力量的削弱。试想,如将郑国作为东道主以待四方宾客,对于使者的往来需求,我们能及时给予支持,则于君王无害反而有益。”
君王,您是否记得曾经对晋惠公有所恩赐?许诺了给予焦、瑕两城池的权属。然而晋惠公一旦渡过黄河回国,立即便开始修建防御工事,这样的举措您应当心知肚明。”
晋国的野心何其巨大!它已东边扩张至与郑接壤,又想要进一步扩张其西界。若非使秦国有所得利,晋国又将从何处夺取土地呢?使秦国利益受损而有利于晋国,还望君王深思熟虑。”
秦伯听后欣然应允,与郑国缔结了盟约。并派遣杞子、逢孙、杨孙驻守郑国后,便率军回国。而晋国大夫子犯则建议出兵攻击秦军,但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解释道:“这非出于你的协助,我是难以到这里的。依附他人的力量反过来又要背弃他是不仁的;失掉了我们的盟友是不明智的;以争斗来代替和谐是不可武的。”因此晋军最终决定撤离郑国。
如此一来,双方在相互的权衡与策略中找到了平衡点,各自回归了和平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