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敏 敏
今日进入立冬之时节。
立冬,作为冬季的初见,寓意着秋季的离去与冬季的续写。“立”字蕴“见”之意,立冬则象征着季节的交替。
在《吕氏春秋》中述说,“立”为开始之意。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共称“四立”,代表着四季的始末。
据《逸周书》记载,立冬这一日,水始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元代文人吴澄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每节气分三候。
立冬的三候为:一候水始凝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言述说,水在此时已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而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在立冬后渐少出现,但在海边却可见相似其线条及颜色的大蛤。
作为农耕文明的体现与古人农事指导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承载着收获与收藏的意义。
就今日之景况而言,立冬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立冬的习俗与文化
01 立冬之趣:腌菜囤菜与扫疥
随着立冬的到来,气温南北差异明显加大。北方地区在北风中进入腌制食物的好时节。
历史资料中如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描绘了汴京人在立冬时腌制蔬菜的繁忙景象。如今,北方人在立冬前后仍有囤积大白菜等蔬菜进行腌制的习惯。
北方因冬季无法在露天种植蔬菜,故而腌制成为保存蔬菜并变换口味的重要方式。即便现代城市中有南方蔬菜供应,但农村仍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据传,立冬腌菜的习俗源于周代。人们用大菜缸腌制菘菜(大白菜),一月后便可食用,其口感脆美非常。
在江浙沪地区,立冬日还有“扫疥”的活动,人们用各种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等煎汤沐浴,以求健康过冬。
立冬的饮食文化
02 立冬之味:进补藏酒与酿酒
立冬时草木凋零,动植物休眠,人类虽无冬眠之说,却有“补冬”的传统。
中医认为冬天是养蓄的最佳时期,因此立冬被视为进补的好时机。吃肉是冬日进补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北方,立冬与冬至两天吃羊肉尤为盛行。
南方立冬时偏爱羊肉汤锅,而北方则钟爱羊肉馅饺子。各地还有丰富的地方性进补习俗,如炖膳鸡鸭、给父母送补品等。
对于酿酒人而言,立冬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酿酒师们完成新酿后,将酒藏在陶坛中,让其继续陈化老熟。而在四川浓香产区和高粱酒醅产区,酿酒人将酒醅藏入窖池,经过整个冬季的发酵后酿成美酒。
在立冬这一天,不妨效仿古人,给自己放个假,饮酒赏月,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