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恢复平衡,全面康复治疗显成效。理解平衡机制,为高效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有一个名叫童童的小女孩,年仅三岁,因一场车祸导致颅脑外伤并住院治疗。她的主要问题在于左侧肢体的活动障碍。在我们医院的康复理疗科,我们接手了她的治疗。经过医生的仔细评估,我们发现她正处于脑外伤的恢复期,意识清晰且病情稳定。
针对童童的具体情况,我们的康复治疗小组精心制定了一套综合性的治疗计划。其中包括肌肉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频电刺激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旨在增强她患侧上下肢的肌力,为之后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考虑到童童年纪尚幼,主动配合能力有限,我们的治疗师巧妙地运用了平衡板、巴氏球以及悬吊运动系统等康复器材,将原本枯燥的训练任务转化成了各种有趣的游戏,这极大地提高了童童的训练积极性,也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个星期的精心治疗,童童的左侧肢体肌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原来的徒手肌力检查上肢3级、下肢,提升到了4+级,且她的平衡功能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她的Berg平衡测试评分从原来的19分提高到了50分,现在她已经能够独自站立和行走,大大减轻了家属的照护负担。
平衡功能指的是身体在静态或动态状态下,自我调整并姿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进行日常活动,尤其是复杂的转移动作时,是必不可少的。的平衡反应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自主反应,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当中枢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等发生时,或是前庭器官出现病变,都可能导致平衡功能受损。下肢骨折、软损伤等也会对平衡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平衡训练,这些功能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复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患者,如骨折、脱位未愈者,或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不宜进行平衡训练。如果患者的认知能力受限,无法理解训练的目的和方法,或者由于严重的疼痛和肌力、肌张力异常而无法维持特定姿势的,也不适宜进行平衡训练。
河北省儿童医院的王栩表示,在康复理疗科,平衡功能的训练主要以运动和整体动作训练为主,重点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有效控制。
在训练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治疗师需要密切监控患者,防止意外发生,同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安全感。虽然要确保患者的安全,但也不能过度扶持,以免患者无需做出反应而失去训练效果。
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使用床、椅等基本康复器材开始,逐渐过渡到滚筒、治疗球等更复杂的器材。对于低年龄段的患者,平衡板和悬吊器材等不仅可以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患儿的训练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