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时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潜在的危险。面对这些状况,个体必须迅速调动智慧与经验,倾尽全力作出决策,以应对紧急情况。这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应激反应。
例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飞行员在飞行中遭遇设备失灵或地面警告,以及亲友离世、遭遇意外、、失窃、火灾等时刻,亦或是自然灾害突然来袭的瞬间,都可能触发个体的应激反应。除了这些较为特殊的情况,像面临重要考试、首次登台演讲、参与重大比赛等场景,同样可能引发个体的应激状态。
应激反应的强度各异,不同强度的应激状态下,个体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在中等强度的应激状态下,适当的危急情景能让人更加头脑清醒,动作迅速而精准,甚至在紧急中激发智慧,使能力超常发挥。在超强应激状态下,每个人的反应则差异明显。那些平日里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情绪稳定、意志果断、性格坚强且具备丰富应对经验的人,往往能够保持镇定,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而缺乏这些优良品质和经验的人,则可能表现出高度紧张、思维混乱、动作失调等不适当的反应。
为何在应激状态下个体会有别于平时的心理反应?这是因为应急状态改变了机体的激活水平,导致了肌张度、血压、腺体、心率和呼吸等生理系统的明显变化。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变化可能导致全身性的兴奋泛化,从而使一部分人能够正确反应、急中生智,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出现反应失误、呆滞木僵的情况。
长期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对个体健康具有不利影响,有时甚至是非常危险的。研究表明,持续的应激状态可以个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降低抵抗力,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应激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分别可能导致休克、内脏物理损伤和重病甚至死亡。
应激状态的出现总是与应激源或应激事件相关联。不同的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影响是否相同?答案是否定的。心理学家通过编制应激评定量表,对应激事件进行分类和赋值,发现不同的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压力大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这个量表揭示了43种主要的应激事件,压力值从最高100到最低11不等。这些事件包括不愉快的经历如丧偶、离婚,也包括愉快的经历如结婚或个人成就。研究认为,这些不同水平的应激与疾病的发生有关联。
根据研究,个体一年内所经历的应激事件的总分值与下一年患病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分数越高,患病可能性越大。应激事件的持续时间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这个生活应激事件量表,计算自己的得分,并推测自己下一年因应激事件得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