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题详解
原料处理阶段常见考点解析
粉碎或研磨:增大固液(或固气或固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溶解)速率,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加热:增加物质的溶解度,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反应朝需要的方向进行。
浸出:固体加水(或酸、碱)溶解得到离子。
水浸:使固体与水接触进行反应或溶解。
酸浸:通过酸溶去除氧化物(膜),调节pH值以促进水解(沉淀)。
碱浸:主要用于去油污、溶解铝,去除铝片上的氧化膜、二氧化硅等,同样可以通过调节pH值来促进水解(沉淀)。
浸出率: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为增大原料浸出率,可采取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等措施。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以及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也可以提高浸出效果。
特别地,灼烧过程主要用于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易提取的物质,如从海带中提取碘。
煅烧则是改变物质结构,使一些杂质(如有机物)在高温下氧化、分解。
实验条件控制及常见考点
调pH值: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特定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便于过滤分离。此过程需选用能与H⁺/O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减的物质,且不引入新杂质。如CuO、Cu(OH)₂、Cu₂(OH)₂CO₃等可用于调节溶液的pH值至适宜范围,使Fe³⁺完全以Fe(OH)₃的形式沉淀析出,而Cu²⁺不沉淀。
控制温度:水温控制可保证受热均匀且温度可控,一般不超过100℃,以便让产品溶解并防止其结晶损失,从而提高产品纯度。工业合成氨气等过程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反应产率、产品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
控制压强、介质:实验中需注意不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防止氧化或水解等副反应的发生。如在HCl气流中进行实验,其目的是带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并加快反应速率。选择合适的介质如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可以降低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或萃取某些特定物质。
分离提纯与获得产品阶段常见考点
此阶段主要涉及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分液、萃取等。对于获得产品阶段,重点在于检验是否沉淀完全、洗涤目的及方法、蒸发时的气体氛围控制等。如从溶液中析出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重结晶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一溶液与多种溶质共存时的处理方法。
减压蒸馏(蒸发)的目的是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从而防止某些物质受热分解或挥发。事先煮沸溶液则是为了排除溶解的气体,防止造成干扰并促进水解等反应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