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工业发展中,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各大工厂,IE工程师的逐渐增多,使得许多人对其职责产生了好奇。那么,IE工程师在工厂内到底承担了怎样的工作角色呢?
或许有些人已有所闻,IE即工业工程师,他们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手持码表来测算工时和评估产能。亦有人道:IE主要负责制作SOP(标准作业程序)。甚至还有人提及:IE致力于实施各种改进措施,以提高产能。
事实上,这些的确是IE工程师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涉及评估生产标准、规划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
IE工程师的职责远不止于此。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在工厂中的核心价值究竟何在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见解。
在探讨之前,让我们先了解IE的五大核心理念:
- 问题发现与改进
- 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 工作简化与标准化
- 全局与整体观念
- 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五大理念旨在阐释一个核心观点:以最小的投入,通过最优的方式实现最大的产出。这或许就是IE存在的核心价值。
IE的工作内容繁多且多样,但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点,那就是“成本”。
例如,当评估生产标准时,人们往往会想到使用码表进行实际测量,再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宽放。亦有人提议通过MOD分析动素并总结。这些方法都有其正确性,但IE工程师的工作远不止于此。
他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属性,如是否有附加价值、无价值或是虽无价值但必须存在的动作。针对性地提升有价值动作,消减无价值动作,并降低那些虽无价值但必须存在的动作频率。如此,再来进行生产标准的评估则更为合理。
生产标准的现场确认只是结果的一种体现,而工艺的体现才是生产标准的核心理解。可以说生产标准不仅仅是一组数据,更是一种工艺的展现。
那么,IE工程师如何在工厂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并进行哪些工作呢?根据我十年的工作经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成本控制、精益生产、布局规划和自动化导入。所有这些都需要用数据来支撑,而那些数据便是关于“成本”的。
在工厂中,IE的工作就是不断创新,优化现有的生产运行模式。这包括以四大原则提升UPH、消除七大浪费(其中管理浪费较难改变)、以动作经济原则为核心规划生产布局等,并通过培训手段营造改善的氛围。
总体而言,我认为IE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行业。十年间,我虽只学到了一些皮毛,进行了一些模仿式的改善,但我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包括生产标准评估、SOP制作、NPI过程中的特性规划、资源与布局规划、成本核算与分析、精益改善(这是我比较有成就感的工作)、部门及公司培训、体系流程制作(如三阶文件)以及KPI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