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昆明——全国之先河,用计量的方式。
在昆明,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菜市场,还是在井然有序的超市里,公制的计量单位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标准语言”。虽然在日常交谈中,人们习惯使用“斤”作为口头表述,但实际生活中,昆明人所说的“一斤”对应的是国际标准的“一公斤”。
网络插图
这一特点让许多初来乍到的人们感到新奇。他们可能会疑惑,为何购买时约定的“一斤”到手后分量似乎超出了预期。其实,这是因为昆明人所说的“斤”与国际通用的“公斤”相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是全国最早采用公斤作为计量单位的城市。这里的“公斤”即是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在计量领域的重要体现。
网络插图
历史追溯至1954年7月1日,昆明市场交易正式统一使用公斤(1kg)和公两(100g),废除了传统的市斤制度。这一举措标志着昆明在计量单位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
一条铁路的传奇影响
那么,为何昆明会摒弃传统的市斤而选择以公斤为单位呢?这要从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铁路谈起。在战争期间,法国人占领了越南,为获取更多资源,迫使清签订条约,在云南修建了连接昆明与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
这条铁路的通车,使得昆明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滇越铁路不仅连接了昆明与越南海防,更在短时间内直达香港和上海。昆明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边陲城市一跃成为与资本经济体系直接联系的前沿城市。这也使得云南近百分之八十的物资交流都依赖于这条铁路。
图片展示
当时,滇越铁路沿线及昆明地区的外国商人众多,以英法等欧洲为主。与国内其他地方使用的传统市制不同,这些欧洲更倾向于使用国际计量单位。这也在昆明埋下了以“公斤”为计量单位的种子。
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除了经济上的联系,滇越铁路还带来了法国文化等欧洲文化的传播。尽管法国并未直接对昆明产生直接的殖民,但法国文化对当时的昆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滇声报》报道称,许多昆明人开始接受并适应西方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一些老一辈的昆明人即使未曾踏足法国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与法国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法式建筑也纷纷在昆明出现,最早的便是随滇越铁路而来的云南府车站和巡津街的“洋石房”建筑群。
至今,昆明的街头巷尾仍保留着许多这样的法式建筑。
金碧路上的法国梧桐树也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它们作为那时引进的装饰树种被栽种下来,后还有了“法国梧桐原产于云南”的说法。
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交融下,昆明逐渐成为了一个兼容并蓄各种外来文化的城市。这些外来文化与昆明的本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为这座城市赋予了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