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号乐天,为唐代知名的现实诗人,与杜甫、李白等诗人并驾齐驱,共筑了我国古代诗坛的辉煌。公元772年,于河南新郑的一书香门第之家,一个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人降生了,这就是白居易。
他生长的时期正值李唐王朝面临严重藩镇割据,战火连绵不断,民众苦不堪言。白居易的家庭背景也不尽如人意,其祖父与祖母在其年幼时相继离世。
白居易的父亲是一位县令,后来升迁为徐州别驾。为避开战乱,全家迁至宿州符离居住。这里成了白居易童年时光的摇篮。
白居易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其诗词功底深厚,天赋异禀。在唐朝科举制度尚不完善、风气相对自由的时代背景下,他参与了科举考试。
白居易采取当时流行的一种自我推广方式——“行卷”,将自认为满意的作品送给当时的文坛名流以寻求指点和推荐。著名诗人顾况的赏识,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繁华异常。然而粮食供应紧张,尤其是从关中运来的粮食价格昂贵。顾况初见白居易时曾戏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他读到白居易的一首诗时,立刻改变了看法,认为白居易才华横溢,定能在长安立足。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广为人知,即便时光流转,我们仍能在小学课本中读到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实际上,这首诗并非白居易的原版“删减版”。他的原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后四句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是他的应试之作,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才华。
此诗中,“离离原上草”前四句虽经删减,却自成一体,成为小学生易于理解的诗歌。删减后的版本更侧重于展示万物生长与自然循环的哲理,格调高远。
对于为何删减后四句,据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该诗删减后仍能保持诗歌的完整性;二是删减后的诗歌更易于小学生理解与诵读;三是考虑到后四句中生僻字较多,不利于小学生认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删减版与原作相得益彰。删减后的版本不仅易于小学生接受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原作的核心意境与哲理思考。这既是对小学生诗词启蒙教育的成功尝试,也是对白居易诗歌艺术的完美传承。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品味这首删减版的《草》,依然能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生命力与自然循环的哲理。这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结尾语: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这份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