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蒹葭原文 《关雎》《蒹葭》出自哪里

2024-12-2905:13:41常识分享0

诗歌学习要点:名句提炼、内容架构、情感表达

《诗经》概述

文学地位显著的“诗三百”: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三百零五篇佳作。

内容丰富的风雅颂:涵盖了周朝各地的民风民情,包括男女爱情、百姓生活劳作等民间歌曲,以及官方宴会音乐和祭祀颂歌。主要关注的是十五国风的民歌,其中《关雎》源自周南(洛阳一带),《蒹葭》则属于秦风。这也正是成语“附庸风雅”的来源。

写作手法的赋比兴:包括排比句式、比喻手法以及开篇的起兴技巧。

1. 开篇起兴的艺术:通过“借物喻人”、“写景渲染气氛”等方式,如《关雎》中以水鸟比喻对佳偶的追求,《蒹葭》则以蒹葭(芦苇)、白露来描绘出萧瑟、凄清的秋日景象。

2. 排比结构与重复句式:“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感染力。

名篇解读:古代爱情诗《关雎》、《蒹葭》

1. 经典开篇起兴句举例:

"关关鸣雎鸠,居河中岛。娴淑佳人,君子所求。"(表达了君子对淑女一见钟情的情感,随后的篇章则描绘了对此的思念与追求。)

"苍苍蒹葭间,白露凝为霜。所思伊人影,在水一方。"(描述了水对面的理想情人,叙述了痴情追寻的过程。)

2. 内容解读:爱情主题

心仪对象:如郊外采荇菜的娴淑女子,或水对面的理想佳人,诗中以“参差荇菜,左右~之”、“所谓伊人,在水~”等句式进行描绘。

a. 思念之情——夜不能寐的相思之苦

"思绪中的娴淑女子,无论梦中醒着都追求不已。追求不得,梦中也思忖不已。忧思难忘,辗转反侧。"(《关雎》第二章节)

b. 追求愿景——憧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场景

"为博得娴淑女子的欢心,弹奏乐器使其欢喜;'琴瑟和谐'之景"(暗喻二人情投意合的美好时光。)"

c. 对水边伊人的痴情追寻:无论顺流还是逆流寻找,道路漫长且崎岖,仿佛在水的小沙洲上徘徊。

3. 诗歌结构经典之排比与重复:"参差荇菜……"与"娴淑女子……"等句式的重复运用体现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诗歌结构特点。

用词(句)举例:流/采/芼;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

"白露未干,伊人难寻。溯源寻觅,伊人宛在水中。"(《蒹葭》一三五章)通过不同词汇的变换,传达了追寻的艰辛与伊人的若隐若现。

用词变化:苍苍/萋萋/采采;为霜/未晞/未已;一方/之湄/之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