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佳句,源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篇。全诗内容如下所描述:三秦之地被城阙护卫,遥望五津则是风烟弥漫。与君分别,同为宦游之人,心中自是别有一番滋味。海内皆知己,虽分隔天涯,却似在邻舍之间。无需为别离而伤怀,亲人皆沾巾而相送。
王勃,乃隋朝末年著名学士王通之孙,可谓名门之后裔。其父畤历任太常博士、长史及交趾县令等职。而王勃更是隋唐时期大文豪王绩之侄孙。家学渊博,熏陶之下,王勃在文学上展现出非凡的兴趣与造诣。
提及王勃的生平事迹,不得不提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序》的创作故事。
昔日,王勃游历至洪州(今江西南昌),顺道拜访了洪州都督阎伯屿。恰逢九月初九重阳佳节,阎伯屿邀请众多名士于后的滕王阁上登高、宴饮、赋诗。王勃才情横溢,一挥而就,创作了《滕王阁序》。序诗内容如下:高耸的滕王阁矗立江边,佩玉与鸣鸾的乐舞已歇。画栋朝迎南浦之云,珠帘暮卷西山之雨。闲云潭影悠然自得,物换星移不知几度春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淌。
此诗意境深远,非一般诗作所能比拟。当时王勃在序诗的末尾留下了一个空缺,未写全句,便呈上序诗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众人细赏此诗时,发现末尾处有一个空缺的字。阎伯屿认为可能是怠慢了王勃,故留空以作难关。于是提议众人共同揣摩填补。
有人认为应是“独”字,有人认为是“船”字。当问及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时,他深思熟虑后说是“水”字。但阎伯屿认为“独”字过于浅显,不符合诗境;“船”字又太过常见,缺乏诗意;“水”字之意虽明,却缺乏诗意。众人思索良久,仍未能补全空缺的字。
突然,阎伯屿询问衙卫王勃的行船情况。衙卫回禀说最快可到丰城。阎伯屿急令衙卫前去追赶王勃,并提出愿以千金求得那个空缺的字。
衙卫策马加鞭,终于追上了王勃。王勃告知衙卫已将字写在掌心内,需拳头至阎都督处再伸开手方能观之。
衙卫返回府衙伸开手掌却空无一字。阎伯屿心生疑惑自言自语为何如此。忽然醒悟莫非是“空”字?
当阎伯屿将“空”字填入诗中后,众人纷纷拍手称赞其妙笔生花。阎伯屿更是赞叹不已,称王勃实乃当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