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音》探索篇之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初旭照亮古寺时,漫步进入林中深。
竹林小径通幽处,禅房隐于花木间。
山色映照鸟欢腾,潭影倒映人心空。
万籁无声唯钟磬,余音绕梁心灵中。
关于常建与破山寺
常建(具体生卒年不详),在唐开元十五年进士,曾任盱眙(今位于江苏盱眙县)县尉。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更多时候过着隐居生活。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一员,其诗风秀丽,擅长将禅境与仙境融入山水诗中,创造出清幽微妙的意境。
破山位于江苏常熟的虞山北面,山上有一座,俗称“破山寺”,古时颇具名气。
领悟禅院中的幽深与明净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的所见所感,以及从中领悟的道理。
首联展现了一个开阔而高远的画面:清晨的古寺在初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这既交代了天气的晴朗,也以“高林”烘托出古寺的深幽。
颔联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穿过竹林小径,来到后院的禅房。这“竹径通幽处”后来被改编为著名的成语“曲径通幽”。这表明了唐代的布局特点,即常在主要建筑外附带园林,通过曲折幽深的小径连接各个景点。
颈联描写了后禅院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悟。山色、鸟鸣、潭影等元素共同营造了一个空灵的境界。当人的内心变得空明时,便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内在生命和自然之理。
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在空明境界中的体验,当心灵进入如此静谧的状态后,便能体会到万籁俱寂的境界。尾联不仅表达了听觉上的感受,更表现了内心对整个世界的领悟。
盛唐山水诗中的禅意与自然之美
盛唐山水诗常以钟磬为题材,这不仅因为钟声能引起人的惆怅共鸣,更因为钟声能象征宇宙的韵律,洗净尘俗杂念。此诗便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禅院时的心灵领悟,达到了“兴象深微,笔笔超妙”的境界。
纪昀(纪晓岚)对这首诗赞誉有加,认为其不仅在自然描绘上见长,更在于其“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是神来之笔。此诗中的兴象如初日、高林、山光、鸟性等,既体现了诗人的山水欣赏兴致及心境的空明,也寄托了他对自然之道和佛教心性之说的深刻体会。
此篇通过对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解读与赏析,展现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