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对健康与身材管理的重视度日益提升,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运动的人,不仅在身材上显得更为健康,而且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有研究显示,运动者的智力和反应能力也明显高于不运动的同龄人。
谈及运动,主要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大类。众所周知,跑步、游泳等是典型的有氧运动,而俯卧撑、深蹲等则是无氧运动的代表。但究竟何为有氧,何为无氧,其判定的依据和标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有氧和无氧运动的区别与选择。
要明确无氧与有氧,首先要了解在运动时的三大功能方式。
关于磷酸原供能系统:
这是细胞中储存的三磷酸腺苷(ATP)的供能方式。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这些储存的ATP会优先供能,但只能维持极短的时间,大约只有1-3秒。比如,100米短跑的前几秒便是由此系统供能。
接着是糖酵解供能系统:
当身体进行剧烈运动时,肌糖原、肝糖原以及血液中的葡萄糖会进行酵解,生成ATP供能。这种供能方式虽然不如前者迅速,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大约2-3分钟左右。
最后说说有氧供能系统:
这种供能方式是通过身体的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生成ATP来为运动供能。这种供能方式需要持续的氧气摄入,通常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便是由它来供能,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氧运动。
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运动是有氧还是无氧:运动的强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无氧供能的比例就越大;反之,运动时间可以维持很长、强度很低,那么有氧供能的比例就越大。
无论运动项目如何,判定我们有氧或无氧的关键在于身体的供能方式。例如,100米和200米的冲刺跑因动作剧烈,身体无法持续摄入氧气,属于无氧运动;而长距离的慢跑因运动强度低,身体可充分摄入氧气,便成为有氧运动。
提及的三种供能方式在实际上并不会单独工作,它们更多是互相重叠的,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身体脂肪是多余热量的储备形式,因此减脂效果还需看热量消耗。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氧运动虽能减脂,但也可能导致肌肉的流失。
最好的方式是将无氧和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训练可以维持肌肉含量,防止在减肥期间流失;而有氧运动则能提高运动能力,增加热量消耗,使减脂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