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涛深入探究临摹苏轼书法作品,此事可谓多数书法爱好者和学者们共通经历。
几乎每个沉浸在书法之海中的人,无论是初探还是已有所成,都曾被朋友请求书写字幅。而当内容指定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便意味着一次新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请求,你或许已经做好准备,拿起宣纸和毛笔。你还记得上中学时背诵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的文字在记忆里仍历历在目。
考虑到展示的庄重和正式,你通常会选择四尺整张的宣纸来展示作品。在反复的书写中,你可能会发现初次尝试并不尽如人意。
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尝试多张宣纸,试图从中挑选出最满意的一幅。这种过程往往伴随着纸张的浪费和内心的焦虑。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诗句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等书写中。每一次的挑选和修改都像是在述说一个无奈的故事。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浪费与重复呢?
更好的方法是减少重复书写,尽量一次成功。而我的建议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书写。
在你没有建立坚实的临帖基础之前,频繁地书写这些内容只会使你的书写习惯固化,难以突破。你应该更注重对文字行气、章法的深入理解和安排。
长久以来,这样的习惯可能会使你难以改变。我坚持我的观点:如果可以不写,就尽量不要写了。
转而向临帖寻求帮助吧。临帖不仅可以让你更深入地理解书法的内涵,而且对于提升你的书法技艺也更有帮助。
有些学员或许会抱怨:他们期待一个具体的答案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任务。而我的回答似乎过于简单——不要写?但这正是我想强调的:回归基础,寻求质的改变。
近期我也面临着类似的“创作”任务——要为朋友书写一整张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我不想再重复过去那种浪费纸张的方式了。
现在我知道了一个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寻找并参照历史法名家的作品进行临摹。
虽然东坡原作的墨迹已不可见,但历史上如张瑞图、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也是极佳的参考。你可以事先估算所需空间并预设布局,然后以四尺整张的形式进行临摹,这样一次便可能成功。
这就是我所要分享的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案。希望这能对你有所帮助,而我也只能为你提供这些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