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而言,绝大多数物质在温度的影响下会展现出热胀冷缩的特性,即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会相应减小。水却是一个独特的例外。它不仅在加热时膨胀,即使在冷却时也会发生膨胀,唯有在4℃时,它的体积达到最小。这一奇特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
在水的分子世界里,除了单独的H2O分子外,还存在由这些简单分子结合而成的更复杂的(H2O)n(其中n可以是2、3、4……)分子集团。这些分子集团的形成与,并不会改变水的化学本质。当简单分子结合成更复杂的分子集团时,这一过程被称为分子的缔合;相反,的过程则被称为离解。由于缔合是一个放热过程,而离解则是吸热过程,因此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缔合程度也会相应调整。
当温度降至0℃时,水分子会完全缔合在一起,形成冰的结构。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氧原子与四个氢原子以特定的方式相连,构成一个四面体的结构。每个水分子都被其他四个水分子所环绕,如图2所示。虽然氢键的键能相较于化学键要小,但它仍是一种有方向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冰的结构呈现出不紧凑的特点。而当冰熔化时,由于部分氢键的断裂,水的分子可以更加紧密地排列在一起。
科学家利用X射线研究发现,即使在接近0℃的液态水中,也存在着微小的冰晶体。这些冰晶体在结构上与普通冰相似,并具有结晶学的特性。据估算,在接近0℃的水中大约有0.6%的冰晶体存在。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冰晶体会逐渐熔化,导致水的密度逐渐增大。
在大约4℃的水温下,存在两种影响水密度的效应。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分子运动会更加剧烈,导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从而使水的密度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中冰晶体的熔化会导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进而使水的密度增大。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低于4℃时,后者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而水温高于4℃时,前者效应则更为显著。水在4℃时的密度达到最大。
这种水的特殊性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既有损失也有益处。例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力量可能会水管和水泥制件等。这种特性也在保护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的这种独特的反常膨胀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分子结构变化机制,既令我们惊叹于自然界的奇妙之处,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