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乃是这世间最崇高且伟大的存在。她赋予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无数的知识与道理,对儿女的奉献默默无闻,不求任何回报。就在昨夜,我翻阅到元代诗人与恭的《思母》,诗中字字句句都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感慨万分。
与恭,字行己,号懒禅,上虞人士,元朝时期一位著名的高僧。他的生平事迹鲜有记载,但留下的几首诗作中,《思母》尤为突出。这首诗将游子的无奈和对于母亲的愧疚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字眼都饱诗人深沉的爱意,成为了描绘母爱最动人的篇章。
诗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这两句描述了严寒的霜降摧毁芦花之景,诗人睹物思人,肝肠寸断,泪流满面。母亲的离世使他再也无法看到那满头白发、独自倚靠柴门盼望他归来的身影。
在诗人年少时期,与恭的家庭贫困潦倒,生活捉襟见肘。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出家为僧。在他离家不久后,父亲便因病离世,家中只剩老母亲孤苦伶仃度日。这样的生活使诗人深感愧疚,常常以一饭之资来奉养母亲。
写这首诗时,与恭的母亲已经逝世。他在回忆母亲时悲痛欲绝,对母亲一生孤苦无依、未曾享受一日幸福生活的境遇深感痛心。他在这首《思母》中倾注了无尽的情感,每个字句都震撼人心。
诗的前两句情感深沉而真挚,“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描述了外面的世界严寒酷冷,而母亲的离世让他痛断肝肠。现在再也无法看到母亲那盼望的目光和倚门等待的身影。
开篇的两句就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悲痛之情。母亲的离世让他深感愧疚,生前她便受尽苦难。每念及此,诗人的心便如刀绞。这两句虽无华丽的辞藻和技巧,但读来却让人心碎,深刻感受到其中深沉的情感力量。
而后两句“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更是让人感到无比的伤感。诗人进一步回忆起母亲,想起了梅雨时节家中缺粮的困境。为了购买粮食养活母亲,他不得不身上的袈裟去当铺换钱。这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无奈和悲痛。
对于与恭而言,生活的困苦使他不得不选择出家为僧。若非生活所迫,他或许会选择走不同的路。生活的重压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在这首《思母》中,他深情地回忆起母亲在世时的形象——独自倚靠在柴门旁,每日盼望着他的归来。读来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