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尽被占 对蜜蜂的赞美和感谢

2024-12-3004:38:36常识分享0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罗隐的诗人,虽然其文章写得极好,却未能轻易蟾宫折桂,踏入进士的殿堂。他的十上不第的经历,亦曾让人扼腕叹息。

罗隐的本名并不叫罗隐,他原本名为横,字昭谏。名与字皆与他那独有的性格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性格亦为其人生道路的起伏铺设了背景。

一日,罗隐再度落选。失落而归的路上,他瞥见了田野里辛勤耕作的百姓,他们的汗水浸润了庄稼,但收成却往往寥寥。与此他看到了那些身处高位、衣食无忧的,他们并未付出任何劳作便尽情地享用着。见此情景,罗隐心潮难平,他笔尖一动,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蜂》。

诗云:“无论山野或平地,无尽春光皆被采。”百花在蜜蜂的采集下化为甜蜜的蜜糖,却不知是为了谁辛勤劳作,又是为了谁甘甜奉献。

此诗既是一首描绘蜜蜂采蜜的咏物诗,又蕴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首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描绘了蜜蜂在各种环境下采蜜的情景,展现了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广阔的生存空间。而“无限风光尽被占”,则道出了蜜蜂对春光的独享和对其劳作之地的霸占。

而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更是将蜜蜂的辛勤与所得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借以隐喻社会中那些不劳而获的者。蜜蜂勤劳的品性和对社会的不满都被罗隐巧妙地融入到诗中。

诗人通过对蜜蜂采蜜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蜜蜂的辛勤付出,却又不禁对蜜蜂的收获表示疑问和感叹。同时以“为谁辛苦为谁甜”之问句点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对劳动者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不满与憎恨。

《蜂》作为一首“托物言志”之作,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深打动了后世读者的心。这首诗虽然词藻并不华丽却意义深长, 为罗隐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他因此成为唐诗史上的佼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