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重之计——昔日的秤文化
在古老的古怀庆府乡村中,流传着一种悠久的传统——用秤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不仅是量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衡器的历史。
在那个年代,人们使用秤作为主要的称重工具。其中,钩秤和盘秤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钩秤通常用于称量较重的物品,而盘秤则适用于轻量级的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特殊的商店如中店、金银店或珠宝店,会使用一种名为“戥”的特殊盘秤。这种秤专为称量极其轻巧的物品而设计。
不论是钩秤还是盘秤,它们的衡量单位都离不开“斤”和“两”。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开始,直到新成立初期,我国一直沿用的是十六两秤的计量方法。这种秤被称作十六金星秤,其秤星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组成。
在民间中,这些星星有着特殊的寓意。北斗七星着死亡,南斗六星则与生命息息相关,而福、禄、寿三星则关系着人们的福气、官禄和寿命。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诚实守信在商业交易中尤为重要,否则就会有“失一两则减福,失二两则减禄,失三两则减寿”的说法。
尽管十六两秤的历史悠久且广泛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终究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进行了称制,十六两秤被更改为十两秤。这并不意味着十六两秤的消失。它的身影依然在某些角落里留存,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记忆。
随着科技的进步,磅秤的出现以及与世界衡量单位的接轨,我国逐渐推广了公斤制。原来的斤和两被替换为公斤和克。如今,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小商店,都普遍采用公斤(千克)和克作为计量单位。
如今在古怀庆府的土地上,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十六两秤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回忆。十两秤虽然还在某些地方被使用,但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电子磅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