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安土重迁的文人王粲流寓荆州时,创作了《登楼赋》以抒感,自此,“登楼必赋”便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传统。环视天下名楼,无不与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如王之涣与鹳雀楼,崔颢与黄鹤楼,范仲淹与岳阳楼,这些历史长河中的巨匠与名楼相得益彰,彼此融为一体。除此之外,李白、杜甫等诗人的登楼佳作亦千古传颂。
以李白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为例,此诗乃大诗人李白与友人夏十二同游洞庭时,登临岳阳楼有感而作。岳阳楼,昔日为唐时岳州郡治之西南重地,今为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此楼西接洞庭湖,左顾君山,为湖南之地标。即便在李白之前,岳阳楼已颇负盛名,但李白的这首诗却为其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在诗中虽未直接用“高”字形容岳阳楼之高,却巧妙地运用了陪衬、烘托及夸张的手法,从俯瞰、仰视等不同角度描绘了岳阳楼之高耸。其笔法自然流畅,不露痕迹。
详观其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不仅展现了楼的壮丽,更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流露。初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从高处俯瞰,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便尽收眼底。这如同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写,展现出其豪放不羁的气度。
紧接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又从仰视的角度描绘岳阳楼之高。大雁引走忧愁之心,山峰衔来美好之月,无形中突显了楼的高大。而李白的旷达襟怀也于此流露无遗。
诗中五、六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进一步强调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仿佛在此高楼上设榻留宿,举杯传饮如在天上仙境一般。虽是夸张之笔,但李白当时的心境愉悦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末句“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描绘了李白的酣饮之乐。醉后任由凉风拂袖,翩翩起舞,此情此景恰似仙人之举。如此一来,岳阳楼如天上宫阙,洞庭湖如人间仙境,皆为诗人带来了美的享受,表达了诗人获释后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