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更迭,气温逐渐走低,全国各地步入了全年用电的高峰期。据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据了总装机容量的半壁江山,并且在不断刷新装机规模的新纪录。
在甘肃省,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能源的装机占比及发电量占比均位列全国前列。这里正经历着电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从以往的化石能源主导,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主导,推动了能源生产的清洁化进程。
甘肃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河西走廊形成了特有的“狭管效应”,这里也因此成为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不仅如此,这里还坐落着全国陆上最大、产业链条最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在寒冷的冬季,随着能源需求的激增,甘肃的绿色能源产业正全力以赴地运转。
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年产2450套风机叶片的能力。为了更方便地运输风机叶片等大型部件,高速公路新设了一个收费站,其中最靠边的一个车道特别加宽加高,以适应最长150米的叶片通行。预计本月该收费站将正式开通,源源不断的风机零部件将由此运往全国各地。
在冬日的河西走廊,广袤的戈壁上矗立着许多“白色巨人”,那是风机的身影。风机的叶片长度可超过百米,是风机的重要部分。其制作过程严格而精细,主要材料如玻璃纤维、连续毡、轻木等,都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以极高的精度铺设在叶片的不同位置。
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家风电企业的副总工程师贾宏伟表示,尽管风机叶片的尺寸庞大,但每一层的结构布局都严格遵循毫米级的管控要求。单个的玻璃纤维布和芯材的铺设精度都能达到毫米级,确保了叶片的质量和性能。
酒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基础产业科科长陈亚龙介绍道,酒泉已成功建设了一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以及三个百万千瓦级的光电基地。特别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由于起步较早,现已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既满足了本地企业的需求,也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同时其产品还广销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