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原理快速入门 家用缝纫机知识

2024-12-3013:39:19百科知识0

缝纫机的发明者实属巧思如,其设计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深奥的工艺智慧。只需一针上下往复,便能实现不同种类的缝合。然而对于那些经常手工缝补裤子的人来说,针的上下、拉拔动作虽看似平常,却颇费周折。

在手工操作中,要让机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曾被视为难解之谜。然而缝纫机却能巧妙地达到相同的效果,且速度惊人。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科学家们精心设计了尖端针头,并将针眼位置下移,从而省去了反复翻转针头的麻烦。

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项挑战:当针穿透布料拔出时,线也会随之而出,如何防止线被再次拉出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实则此问题有解,只需在针插入布料时留下一环线圈,待针再次下落时从此环中穿过,便能编织成一条稳固的针脚链。

此技术即为链式针迹,为第一台缝纫机所采用。将此技术运用于机械之上,关键在于如何确保每次针头穿透布料时都能留下一个完美的线圈。1857年,詹姆斯与查尔斯两位科学家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詹姆斯的设计中,机器下方加设一钩子。针入布料时,钩子便顺势而下将线勾住,待针退后时下方便形成一环线圈。待针再次插入布料时,钩子后退,针便从线圈中穿过,如此反复即完成缝合。

查尔斯的设计与此类似,但他的钩子设计为旋转式。针下落时被旋转的钩子抓住线条,旋转半圈后原线圈脱离钩子再次抓住下落的线条,如此循环。然此缝纫方式有一缺陷,即若某处断裂,整条线皆会脱落。

回忆儿时的大米袋,便是采用此种缝纫方式。解开线头,轻轻一拉,整条线便完整脱落。

为解决此问题,科学家们在缝纫机下方增设一辅线,并连接至一水平移动的缩针上。针穿过布料时,缩针恰好从线圈中穿出,待针归位后,两线即能相互缠绕打结。此法缝制的布料结实异常,因此现今大多数缝纫机均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