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言,食五味过偏,则有损于健康。此言出于《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细观其文,“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害,乃五脏所伤之象。
中医彭鑫博士于讲解之际,亦述及此文之义。其言道:“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五味之过与不及,皆可影响五脏之平衡。彭博士继而详解五味之害,譬如:“多食咸,则骨脉受阻,面色变黧;多食苦,则皮肤失润,毛发脱落。”
以《黄帝内经》之视角观之,饮食之味与健康息息相关。如“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言明酸味过多则可导致肌肉变厚而皱缩,唇部因失养而掀起。又如“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甜味过多则可致骨骼疼痛,发根不固,头发脱落。此皆五味偏嗜之害。
彭博士进一步阐释道,五味与五脏之间有着相依相合的关系。心喜苦味,肺喜辛味,肝喜酸味,脾喜甜味,肾喜咸味。此种合谐之关系,乃自然之道。博士亦指出,饮食过偏可导致皮肤、毛发、骨骼等身体部位之病变,如皮肤枯槁、毛发脱落、骨骼疼痛等。
从古至今,医家对五味之理解颇深。如《素问注证发微》所述,“多食咸则心为肾伤”,咸味过多则可致心脉凝涩不通,面色变黑。北方地区因盐分摄入较多,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亦较高,可见饮食对健康之影响甚大。
再如“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辛辣过多则可致筋脉拘急,爪甲失养。此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亦有所见,如过度食用辛辣食物后,身体常有不适之感。
至于“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则是告诫人们酸味不宜过多摄入。过多摄入酸味可使肌肉变厚而出现皱纹,唇部因失去滋润而掀起。此等现象亦与现实生活中的观察相符。
《黄帝内经》所载五味之理,乃养生之道的重要一环。饮食之宜忌,关乎身体健康。故当谨慎选择饮食之味,以保持五脏之平衡与健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