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地貌,苍茫辽阔,巍峨的群山交织着峻岭峭壁,遍地碎石干土铺展,使得这里土地贫瘠。尽管如此,这片土地却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如玉米、大豆、高粱、花生、芝麻、红薯等。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究竟是如何养活了众多的陕北乡亲?答案就在于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们。
自我儿时记忆中,我便在乡野间成长。母亲的常伴耳旁:“苦尽甘来。”年幼的我对这四个字的深意并不理解,直到一次深植我心底的劳作经历后,我方才领悟其意。
回忆那天秋意正浓,母亲携带钁头和竹条筐带我至村边的山坳中挖红薯。我随母亲奔跑至田野间,目睹母亲放下工具,开始劳作。她用钁头劈断霜打后的红薯蔓,然后在地表附近挖掘。几番挖掘后,紫红色的红薯如新生婴儿般呈现在我眼前。母亲小心翼翼地捡起红薯,拂去泥土后放入筐中。我的任务是将母亲挖出的红薯一一放入筐内。如此反复,我与母亲一前一后合作劳作。
母亲告诉我,红薯的皮质如婴儿的脸庞,需轻拿轻放,否则不利于保存。我遵循母亲的教导,将每个红薯都细心地放入筐中。随着数量的增加,我逐渐疲惫不堪,大汗淋漓。坐在湿润的土地上,我抱怨不已:“这般的细心照料红薯真是多此一举。”但母亲笑着安慰我:“孩子,坚持下去,回家后我们便能品尝到劳动的果实。”
日暮降临,我们才收工回家。担着两筐红薯的母亲显得尤为辛苦。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跟在母亲身后。“红薯的种植如此辛苦,”我疑惑地问,“为何还要种植?”母亲笑着解释:“虽然种植辛苦,但红薯富含营养,被誉为‘长寿食品’,还有用价值。”
晚上,母亲将红薯洗净蒸煮。火候得当后,香甜的味道弥漫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地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红薯,甘甜的口感让我心生欢喜。母亲的话语在我耳边回响:“这就是苦尽甘来。我们的陕北虽然风多雨少、土地贫瘠,但这片土地孕育了我们的勤劳精神。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否则便无法品味到甘甜。”听完母亲的话,我羞愧地低下头。